“那云台觉得,接下来咱们若继续南下,当从何处着手?”耿仲明也想过这个问题,出言回应道“小弟以为,或可再遣一偏师从靖州、通道自怀远入桂,届时便可与元吉左右钳制明军,把聚集在桂林的大股明军尽数歼灭!”“桂林一失,则广西难保,广西一失,则那南明君臣,连向西逃窜的机会也无了。”孔有德稍稍思忖,然后问道“若欲从靖州南下,怕是瞒不过贵州方面,现在西军流寇已经入云贵,若是此时击我侧翼……恐有难测啊?”耿仲明却是不屑一笑“呵,明朝君臣是什么德性,大将军还不知道吗?就算能够联合西军,吵也能吵个半年了,就算最后能够合作,也是面和心不和,互相猜忌而已。”“当初隆武收编忠贞营,都已经够呛了,如今人家西军兵强马壮,到时候是谁听谁的?明廷愿意,人家还不愿意呢。”孔有德、耿仲明、尚可喜当年都是明军在辽东因为“吴桥兵变”投过去的降将,他们在大明朝混了半辈子,大明朝的君臣是什么个德行,他们还不清楚?就算要做什么事,也得先扯上个把月的皮,而且扯完皮也很难解决什么实际问题。孔有德也认同地点头,然后还是对耿仲明说“不过西军那边也不得不防,追击堵胤锡的忠贞营时,也要注意在湘西布防,关注贵州方向。”说到这里,他又顿了顿,继续道“同时嘛……我看咱们可以派人去昆明那边,若是能说服孙可望几人弃暗投明,自然就不必多虑了。”耿仲明亮了眼睛,也很赞同地道“据小弟观察,这西军‘四王’里,为首的孙可望是个通达的,咱们或可一试,不说能让西军直接反复,就算造出点内乱,让他们无暇他顾,也是极好的。”于是,在明廷那边派出的使者王夫之已经在路上时,清军这边也同时派出了自己的使者。而他们共同的目的,十余万大西军兵马,将成为接下来战争走向的关键。而此时作为大西军的权力中心,贵州贵阳府,则变成了风暴中心。 亡国与亡天下大明光烈元年、满清顺治四年,二月下旬贵州,贵阳府从四川退出之后,大西军便向贵州方向转进,最终于二月抵达贵阳府,当然,此时部分军队已经进入了云南北部,还有一部分留在四川南部。大堂内的气氛很是凝重,坐在上首的,是四名威势不凡的青壮将领。左右分别各坐着十多个擎刀贯甲的将佐这四人正是张献忠死后,接替他主持西军的四个义子,又被称作“四将军”孙可望、李定国、刘文秀、艾能奇当初吴三桂、豪格等率军图谋四川,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中,不久就死了。张献忠死后军中大乱,顿时惊溃,伤亡惨重。孙可望、李定国、刘文秀、艾能奇四将军在危难中收集残部数千、家口万余人,由顺庆(今南充市)急速南下,一昼夜驰数百里,才保存下部分有生力量。随后又汇集其他剩余的西军力量一路南下,于贵州安顿下来。而后此时云南刚好发生吐司作乱,西军便倾力西进,基本拿下了云南北部,勉强成为了一支有所规模的割据势力。张献忠死后,虽然四人当中名义上的“大哥”孙可望接替了领导位置,可事实上四人在张献忠还在的时候就各有势力、想法,如今张献忠一死,整个大西军未来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就摆在了大家面前。清军攻略四川之际,为了北上陕西抗击清军,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。并“尽杀其妻妾,一子尚幼,亦扑杀之”。 接着,分其兵为四,并命令四位将军,各率兵十余万向陕西进发,结果在西充凤凰山阵亡。在临死之前,他曾经对孙可望说“明朝三百年正统,未必遽绝,亦天意也。我死,尔急归明,毋为不义。”按照他生前的意思,如果自己有所不测,几个义子可以带着剩下的西军残部归附明朝。但孙可望却有着自己的想法,他并不想继续和清军死磕,而是通过退守川、桂、滇、黔,割据一方,当一个新一代如唐宋时的大理国般的“西南国主”。而四人当中,年纪最小的李定国却有不同意见,就在几天前,大西军余部领导人孙可望、李定国、刘文秀等在贵阳附近的定番开会,讨论今后的战略方针和作战部署。孙可望在会上主张把部队开往广西,继续与明军周旋,一旦失利,就转入南海。李定国坚决反对,他主张西进云南,建立根据地,联明抗清。李定国说:“当前清军大举进攻,闯王血溅九宫山,老万岁中箭身亡,我们与清军有不共戴天之仇。大敌当前,如果再与明军厮杀,只会使清军渔翁得利。当务之急在于联明抗清,否则只有死路一条。”两人争执不下,最后李定国表示孙可望亡命南海是死路一条,那还不如当场死去,旋即拔出宝剑,准备自刎。众将一见,忙夺下宝剑,一起跪地高呼拥护李定国的建议。孙可望见人心归向李定国,随即同意进兵云南,联明抗清,但两人之间却依旧产生了巨大裂痕。对于孙可望而言,李定国在大西军中的威望实在令他不安,并且两人的想法和目标也相去甚远,关系变得十分僵硬。虽然孙可望口头上答应了李定国等人“联明抗清”的说法,但过去了十几天,还是一种观望态度,唯有继续向云南扩张一事获得了大家共识。就在这双方达成一个微妙平衡之际,一颗巨石却打破了平静的湖面。大西军还没找上南明朝廷的门,南明朝廷却是先找上门来了……“你是说,那人自称是光烈天子亲派使者?”孙可望坐在主位,皱着眉沉声问道“正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