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节(2 / 3)

的人家借了不少,才将将把房顶给补上。

时间紧,也才刚刚让房子住人罢了,只要自个一家人住在一起,谢景行听了这话很是高兴。

房子毕竟简陋,只花了十六两就买了下来。

银钱是谢定安自己付的,他可没有谢阿娘想的那么实诚,每次出去做工,大头都自己留下,只说个比村里一同做工的人稍许高的价钱,再分给谢阿娘。

渐渐地也攒了快四十两银子。

除了吴老大夫那一百五十两的人参还欠着,到了周家村后的一干花销,包括周宁的药钱,总共花了约三十两,谢定安手里还有差不多十两,今日下午去置办东西是绰绰有余的。

谢景行身体已是完全好了,立即道:“阿父,我也跟着去。”

谢定安笑着摸摸谢景行的脑袋,答应了。

秀姐儿突然掀开门帘走了进来,“爷爷,外面忠良叔驾着牛车来了,正等着你们呢。”

“行,那就出门吧。”周广德站起身,招呼谢景行两人。

三人出门坐上了门口候着的牛车,正要出发,外祖母拿着个布袋追了出来,“带上几个油饼,万一饿了也好垫垫。”

周广德接了过来,“你回去吧,多看顾着些宁哥儿。”

“还用你说?”周陈氏做势瞪了他一眼,对周忠良说:“忠良,你驾车慢着点儿,到时候饿了就吃点饼子,也给你带着的呢。”

周忠良憨笑着点头回到:“哎,婶子,我记得了。”

“那行,你们出发吧。”

“好咧。”周忠良一甩缰绳,牛就慢慢踏着步子往前行去。

周家村的地理位置其实不及丰里村,是在一个山坳里。

山坳面积不大,平地还少,周家村多数房子都是沿着山边修建的,有些甚至是建在山上的,周广德家就是这般。

山名叫小舟山,海拔不高,只有差不多一百米,从山下看上去,山腰下的山坡约呈三十度角,坡度缓,中间恰好有一些平地,刚好可供周家村人建房,有的腾挪不开的,甚至伙着村里人将山挖了部分进去,好让房子建得宽敞点。

周家村姓周的人其实不多,不足十户,为啥村名叫周家村,这还得从周家村的建村史说起。

周家村的村民原是避祸逃进山的山民,大炎朝立朝以后,开始梳理人口,发现山里居然躲着大量百姓。

为了平稳过度刚立朝的艰难时期,开国皇帝下了圣旨,言道:只要是没有犯罪,所有山民全不追究过往,重新立户。

官员衙役们进山通知了山民,当时这里山民做主的便是周姓人家。。

周家祖先带人下山观察了山下情况,回山后和大家商谈一番,最后他领头带着部分人先搬下了山,过了两年,见吏治还算清明,也未再起战祸,才通知所有人搬了下来。

当时聚集在山里的人都是遭受了战乱之苦的,为了心安,大家便将村子建在了他们躲避的山附近,取名为周家村。

周忠良是周广德大哥家的小儿子,和周宁是平辈,驾车去宁和镇的路上,一直在和周广德和谢定安攀谈,谢景行也津津有味地听着,不知不觉便到了宁和镇。

这次守城的居然恰好是上次谢景行遇到的那个城卫,见着谢景行坐在牛车上,还一脸笑意,好奇地问:“小子,看你这样高兴,上次是找着大夫了?”

听见他这么问,谢景行高高兴兴地回答说:“对,我们回去的路上刚好碰到了吴老大夫,他跟着去了我们家,我阿爹已是好了。”

“那可是好事。”那城卫接过周广德递来的入城费,笑笑挥手说:“那你们快些进去吧。”

谢景行见谢定安看向自己,便将那日他和谢婶子进宁和镇找大夫的事说了说。

谢定安听完后拍了拍谢景行的肩,“那日辛苦你了。”

谢景行摇了摇头没说话,转头饶有兴致地看着面前的宁和镇,上次他来急着找大夫,天都没亮,街上没有人,冷冷清清的,这次来置办东西倒是热闹。

宁和镇有东南西北四条大街,街上商户林立,卖什么的都有。

谢定安常来镇上做活,对宁和镇上很是熟悉,熟门熟路地就进了一家商户。

进门就能看见墙上挂着的铁锅铁铲,店里还摆放着一些常见的农具,谢定安利落地花钱置办好了东西。

谢景行默默看着,一口铁锅居然要两百文,要知道大炎朝的物价可不算高,一斤肉只需十文,一斤盐也才十二文。

将家里用得着的铁器买完后,掌柜的一算账,花了一两零三十文,掌柜的看他们买得多,主动抹了零,收了一两银子。

出了店门,谢景行不禁砸舌,好贵。

旁边三人听了好笑,谢定安主动解释说:“大炎朝开国皇帝,推翻前朝靠得就是百姓们手中的这些铁器,将这些融了制成兵器才夺下江山。此后,大炎朝对铁器的管制便极为严格,用铁器制的物什,价格自然就比其他东西贵了不少。”

谢景行一想也是,而且买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