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章主要就是说河东和大梁王朝之间关于魏博军镇归属的斗争。随着魏博军镇的失去,大梁王朝在黄河以北的地方基本上就没有据点了,对外防线只能后推到黄河一线,大梁王朝衰败了。当时刘鄩就在魏州不远处,他听说李存勖来了之后刘准备坑李存勖一把。于是就在魏州城外不远设了伏兵,然后把李存勖引诱了过去。结果自然是李存勖被包了粽子,虽然李存勖的军事才能很高,不过姜还是老的辣,刘鄩用兵向来都是以奇制胜,擅长出奇兵,出其不意的消灭敌人。再说一句那就是十分的狡诈,而且还不按常理出牌。李存勖拼死拼活这才冲出了刘鄩的包围圈,狼狈逃回了魏州,而这一次也被后人当成了一次机会。很多人在现在假设的时候,都说只要是这一次能够把李存勖干掉,那么河东别看现在欣欣向荣,但是很快就能被大梁的军队以及契丹的军队吞噬的一点不剩。不过还是那句话了,历史无法假设。所以我们还要继续这样讲下去,这一次虽然刘鄩小败了李存勖,但是却没有对河东军造成有效的伤害和打击。我们上面也说了刘鄩这个人喜欢出奇兵,所以他就想了一个绝户计,这一招也可以称作釜底抽薪。毕竟现在在河北和李存勖交战的话,那么双方的实力也就是总体的战斗力对比,相差是不大的,双方的交战不出重大的变故,就会是一个长期的战斗。但是刘鄩不喜欢这样,他想要速战速决,而且当时的确是有这样一个条件和机会。这个条件就是河东主力前往河北,而河东太原空虚了。所以刘鄩的主意就是率领大军偷偷前往河东,偷袭太原。这样一来直接就把李存勖的老窝端掉。在古时候,行军打仗以及争夺地盘或者其他的,有两个东西最主要,一个是一个地方的最高统帅也可以说是一号首长。另一个就是一个地方的中心,一般表现就是一地的州城或者首都。所以大家在看历史的时候,会发现,很多时候,只要是抓住了皇帝或者占领了帝都那么大局基本上就定了。而我们在上面描述一些战争的时候,细心的也会发现,我们描述一支力量占据一个州的地盘,往往就是说占据了这个州的州城。因为占据了州城基本上就算是占据了整个州,这里面又要说道古代城市和居民点的发展和地方政权的工作方式。一个州往往只有很少的几个较大的城镇,也可以说是居民聚集点,而有城墙的城市更不多。所以在打仗的时候,攻方的目标就是那些有城墙的城市,至于其他的一些城镇基本上没有什么阻力,很随意的就攻下来了。下面我们再简单说一下地方政权的集权方式,当时的地方政权,特别是在唐末的时候,独立性都是比较强的。但是在整个州里面的统治就相对的比较紧密了,刺史下面还有各县,各县有县长和县令。这些县一级的长官,是受到了州官的直接掌控。而一个州的军政大权全部在州城,在地方的县一级,则很少有这些力量的集合。县一级的政权除了一些简单的防备力量之外,几乎没有其他的正规军队。这就是地方政权集权统治的一种方式,而也就是这种军事上的集权,这才造成了州城在一个州地位的独特性。好吧,这个问题到此为止,我们继续说刘鄩是怎么对李存勖釜底抽薪的。当时刘鄩大军就这么离开,那肯定是不行的,因为只要是他们离开的话,那么他们在这里的防备就空虚了,要是被李存勖知道了,很有可能就会偷袭他在河北寥寥无几的据点。而且还会导致李存勖率领大军回援太原,这样一来,刘鄩的计划就没有任何意义了。刘鄩也的确是脑瓜够用,而且不愧为老将,他就想了个点子,这个主意在后代还是很有名的。他找人扎了一些草人,然后绑在驴子上,在那些草人上面插上他的大旗。整天就在城墙上面转悠。这一招疑兵之计,可以说神来之笔,也很成功,最终骗住了李存勖,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疑兵之计,不能长久。过了两天,李存勖看着刘鄩驻扎的那个城对他身边的人说:“城里面怎么没有人烟,难道不用吃饭?”天才就是这么与众不同,要是一般人。没事谁会关注这个小细节,但是李存勖就关注到了,于是就想办法抓了一个在城里做饭的伙夫。那个伙夫毕竟不是军人,李存勖吓唬了几下,就什么都说了,他告诉李存勖刘鄩两天前就出发去进攻河东去了。这个消息,让李存勖大吃一惊,急忙调兵遣将回援河东,而这个时候,秋雨连绵,在北方又下起了连绵的暴雨。刘鄩的军队进展不顺利,道路不好走,而且半路上还爆发了瘟疫,还有粮食物资的短缺等问题,这让这一支奇兵遇到了难题。最终刘鄩思虑再三,觉得奔袭太原的成功率不高,而且很冒险,于是就班师回到了河北。继续和李存勖对峙。此后和李存勖交战几场,但是互有胜负,对于双方的实力损耗都不大。但是这个结果让李存勖不满意,李存勖这个人好勇斗狠,就想抓住梁军好好地打一场,但是刘鄩不给他这个机会。
当时刘鄩准备的战略就是示敌以弱,前期以防守为主,等到河东军大意不设防的时候突然出兵,一举击溃河东军,随即收复河北。这个战略,平心而论,可以说是当时的上策,这个战略完全考虑到了河东军的秉性和李存勖的脾气。李存勖毕竟是年轻气盛,而且河东军久胜,自然骄纵,只要是刘鄩示敌以弱,就能让河东军的这个缺点无限扩大。那样刘鄩率
第一版主